「北歐和日本的簡約風可以歸為一類嗎,有哪些區別?」——這是知乎上最近一個比較熱門的問題,小編也一直保持關注。對於非設計專業的人們來說,提到北歐或日本的設計風格,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也許都是「簡約」。室內 & 陳列設計師 SunLau 在知乎上回答了這個問題,很多人表示贊同,來看看他是怎麼說的吧。
提問者:每次看日本的設計和北歐的設計總感覺相似,小的說某些物件,尤其是木製家具,大到家裝。不知道有沒有工業設計類的能給個解釋,在概念上日本和北歐所謂的簡約是一個意思麼?其相通和不同之處是什麼?
曾在北歐的冬季呆過,丹麥瑞典的印象最好;可惜日本沒去過。回來之後也喜歡鑽 ikea。muji 反而去的少。簡單講些自己感受到的,開拓大家思路。
我在挪威奧斯陸,坐火車到所能及最遠的山上,和夫婦一起在一個餐廳裡聊天時,談到吊燈,那是很誇張的如樹枝如皇冠型的,是幾個鹿角做成的。還有鹿皮在牆上。也是一種簡約。日本沒有這種張揚的風格感覺。
另外,ikea 的色彩明顯比 muji 多。拿某人點評 muji 的話說,那些太素太純,有種禁慾感。北歐的色彩會豐富,但估計為了防止冬日人過於抑鬱。
SunLau:現在我們能接觸到的明顯的「北歐風格」,是自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北歐現代風格。受到20世紀30年代的功能主義或現代主義的影響,北歐現代風格通過家具和建築以及工業產品,帶動了這股風潮。MUJI 類似的簡潔風格是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但和北歐現代風格還是有很大區別,更帶有東方的禪意,顯得純淨,讓人冥想。
北歐現代風格的起源:
20世紀30年代,北歐湧現了功能主義或現代主義思潮,在建築、家具、工藝品方面開始崛起,1939年紐約博覽會上,芬蘭展館向世人展示了北歐的自然形象、文化傳統、烏托邦思想、對手工藝品的感觸等要素,整個北歐國家在普通層面上的居住環境的意識也開始萌生。
進入20世紀50年代,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於軍事目的而開發的新材料、新技術,在戰後為家具及建築領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曾經是落後國家的北歐各國不僅列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也成為領頭羊,這是北歐各國的黃金時代。
70年代出現的是有危機導致了北歐經濟出現停滯,設計、建築領域也是去了優勢。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瑞典的宜家家居(IKEA)取得了讓人意外的發展,家具已不再是代代相傳,而是消除浪費和更自由地使用。
90年代後隨著信息的通暢以及北歐設計師不斷在國際獲獎,北歐現代設計更一步被英語圈為中心的地區所追捧。 北歐現代風格的基礎還是有著強烈民族氣息的,更像是一種改良,更具包容性。有傳統的演變,也有十足摩登感的出現。沒有明顯的符號化特徵,給人的是一種感覺。
具有代表性的北歐家具:
Panton chair
設計年代:1959-1960年
設計師:Verner Panton
設計年代:1959-1960年
設計師:Verner Panton
CH24 Wishbone Chair
設計年代:1950s
設計師:HANS J WEGNR
設計年代:1950s
設計師:HANS J WEGNR
The Round Chair
設計年代:1950s
設計師:HANS J WEGNR
設計年代:1950s
設計師:HANS J WEGNR
再說日本/MUJI
日本戰後的工業發展迅猛,但有過迷茫,好在日本是一個包容性比較強的民族。懂得吸收,更懂得本土化的改良。今天日本的簡潔風格,受到當年北歐現代風格的影響很大。
日本也是一個從抄,到改良,再到創新的過程。日本重視物與人,人與自然的「溝通」。日本的簡潔設計往往給人的感覺是自然純樸,在解決基礎功能後,讓她更加真實,不會做刻意的修飾。
也因為國土資源以及戰爭的原因,在設計時的出發點更趨於回歸原點(如我很喜歡的原研哉)。一件商品有良好的功能,盡可能的減少浪費,更加環保且性能優良耐用,當然還有最根本的控製成本。
這之間是需要權衡的,設計本身就是妥協,有了大量思考後,一步步的減法下來就決定了她的面貌。 簡潔可以是直角直線,比如 MUJI 大多數產品的線條一樣,也可以是不加刻意修飾的純樸樣子。
幾句話是無法理清北歐與日本的區別,基本上喜歡此種感覺的人能切身體會其中的微妙不同,但又說不清楚。就如我一樣,經常把北歐家具、MUJI 家具以及宜家的家具搭配到一塊,毫無違和感。
日本給人的是意境,讓人想融入其中;北歐更有親切感,即使深淺色搭配也陽光明媚;宜家則中庸平和,沒有違和感。能做到讓你說不出的喜歡,是最大的成功。
隨手找了一張圖,你很難說清它是什麼風格。有北歐纖細現代的設計,又有日本帶給你的意境,如果說這是宜家斯德哥爾摩系列新款,你也不會有意見。
文章轉載於ㄇㄞˋ點子http://www.mydesy.com/vs-si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