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竹工藝.綠生活」—竹編

為期二週的社大「竹工藝.綠生活」竹花架製作課程結束後,接著進入了竹編的課程。

擔任授課的王秀禎老師,從西元2000年於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竹藝編織傳習》結業至今已有十年的竹編經驗;近年除了作品受邀參展外,亦參與公家單位的竹藝教學訓練師資。


第一堂的竹編課,為基本竹編法的介紹與示範。著重在於運用容易取得的竹篾材料,學習基本的平面壓編織法,加以融合創意與巧思,完成實用的生活用品——每個家庭都會使用到的時鐘。

王老師於台前講解竹編要點。
技巧示範與解說。

同學們聚精會神,忘記了時間的存在,連下課鐘響都還是一片靜悄悄。

第二週,進入作品的完成階段。王老師準備了三種不同造型的時鐘提供學員們做參考。

熱心同學帶來貝殼與石子,提供做為時鐘的配件。

兩週充實的竹編課程 ,讓同學們多感意猶未盡,除了希望日後能安排更為深入的竹編課程,也期待著下週竹雕課的到來。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100年竹博館竹工藝產品開發競賽,恭喜黃錦屏榮獲佳作

竹工藝是南投縣最具特色之文化產業,縣政府為鼓勵竹藝從業者創新及研發,讓竹藝藝術化及生活化,並同時提倡環保之竹材走入日常生活,歷年均爭取行政院文建會補助舉辦「竹工藝產品開發競賽」,舉凡藝術創作及食、衣、住、育、樂等實用產品皆可發揮創意,顯現現代美學及生活實用價值,提升竹工藝競爭力,成為最夯的文創產品。

竹工藝產品開發競賽除重視工藝技法外,同時也專注作品之創意特色、整體美學及市場價格之接受度,期以市場導向開發具有藝術內涵兼融生活實用之竹工藝產品,本次競賽由五位專家者評審結果,吳國書先生榮獲首獎、另許秋鄉小姐、陳馬安先生獲優選、佳作則為林淑君小姐、黃錦屏小姐及孫文堂先生等三名、入選陳文洲等五十人,得獎名單可上文化局網站查詢。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南投竹工藝產業未來展望」專題講座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竹藝博物館2011駐館竹藝家系列活動,10月30日(星期日)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在文化局研習室,將舉辦「南投竹工藝產業未來展望」專題講座,邀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系主任翁徐得老師主講,內容包括竹工藝產業類型、各國竹工藝介紹、竹工藝產業新產品介紹、及竹工藝創新發展及未來。歡迎對竹工藝產業有興趣的民眾作伙參加。洽詢電話:049-2231191轉510。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為推展竹藝文化,特別邀請竹藝創作者李榮烈老師進駐竹藝博物館擔任駐館藝術家,以竹藝創作為主題,表演個人專門技藝,讓民眾親近工藝家,觀賞匠師絕活技巧,認識竹與匠師的雙手變化巧妙技術。並安排專題講座及DIY等系列活動,引導民眾親近、體驗竹工藝樂趣。



報名表連結: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竹工藝.綠生活」—花架製作

學會於社大前山分校開班的「竹工藝.綠生活」課程,目前已正式進入實作的階段。首先由謝協興和李瑞科兩位老師打頭陣,擔任為期三週的竹管家具授課老師。這兩位老師在竹管家具的領域上擁有豐富的經驗,不論是教學或創作,皆廣受外界的肯定與好評。

上一週,由學員共同選出兩款花架樣式並經流程講解後,這週的實作隨即展開,上課的場地也從室內移到了學校中庭。
一字排開的陣仗。

「竹工藝.綠生活」考量到課程內容能更為大眾所接受,所以除了基本的材料費用外,製作工具皆由授課老師所提供,這樣的授課方式是本課程的主要特色之一。
謝協興老師示範操作技巧。
李瑞科老師示範操作技巧。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童玩推廣—竹風鈴

取材竹管,經由切割、鑽洞後,再以砂紙磨光至滑順。接著以細繩連接組合,將之吊掛於風口處,即可感受竹風鈴隨風搖曳、發出曼妙咚咚聲響的愜意。

親手製作完後,還可將心意與祝福寫上小卡,繫在竹風鈴上,就是一款充滿手作的誠心祝福之禮。



材料:竹管、砂紙、尼龍線。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童玩推廣—基礎竹編

以竹篾為素材,運用簡單的基礎竹編「壓.挑」技法,設計成實用的杯墊或片狀組合。


材料:竹篾、樹脂、剪刀。


童玩推廣—室內風箏

在無風的室內,如何讓風箏舞動飛翔?透過肢體的移動和技巧,培養手感,在流暢的韻律之中,呈現人與風箏的互動交融。

材料:細竹篾、紙、棉繩、膠帶。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9/30開展


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 「 2011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於9/30至10/30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第5號倉庫盛大展開,並於30日在展區內盛大舉辦開幕晚會暨頒獎典禮。這是國際工藝界的盛事,來自臺灣、美國、法國、丹麥、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工藝家及設計師皆親自來臺參與盛會,進行一場國際工藝交流。
「 2011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以 【跨界-共生】為策展主題,探討全球化趨勢下,跨越各國文化差異性,藉由相互衝擊、交流的對話,呈現全球的共生關係,展覽藉由自然共生、設計共生、文化共生等三面向來呈現概念。展覽除臺灣外,邀請美國、法國、丹麥、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參展,各參展國之策展人除依本展主題徵集作品外,也自行設計展位、將該國文化融入於展位中。為鼓勵本次參展國家完美展現其國家形象及工藝設計之優異表現,工藝中心特別組成國際評審委員會辦理評選活動,選出優秀的參展作品。
此次展出作品將近250(組)件,評審委員經過仔細斟酌與討論下,以台灣YII品牌作品因已具國際知名度,及位於展覽主題區展示,象徵展覽完整理念的呈現,故不再列入評選,評審委員經熱烈討論後選出主題獎、形象獎、創新獎及造形獎等四個獎項。
主題獎由法國參展作品編織椅(Tangled Chair)獲得。評審委員荷蘭 Alexander Pelikan 設計師表示,這把椅子最能呈現展覽主題「跨界-共生」的意涵。透過法國設計師 jes 工作室與臺灣林建成工藝師的跨界合作,運用亞洲特有的竹材,創作出具有創意並讓人驚喜的作品。
南投縣竹藝學會理事長林建成先生(左)領獎照片。
形象獎則是從各國展位中選出最能表現該國文化意涵的展位,評審委員一致決定由泰國獲得。評審委員奇想創造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謝榮雅創辦人表示,泰國館整體文化分圍濃厚,在地元素貫穿整場,國家品牌意象成為展場注目焦點,是獲獎的原因。
創新獎及造形獎皆由日本作品獲得。創新獎由栄木正敏的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獲得,傳統的陶瓷工藝,卻表現出如紡織品般輕柔、搭配燈光照明機能,呈現科技和工藝結合的裝置氛圍。
造形獎由堀紀幸的 Blue Bowl 獲得,評審委員林正儀表示,本件作品呈現了東方追求物件自然而寧靜的當代美學觀,在造形表現上,以隨機型態反映當代對過度機械冰冷設計的不滿足,整體而言,本件作品簡潔、自然、感性而細膩。
堀紀幸(HORI NORIYUKI)的Blue Bowl
工藝中心主任蔡湘說,「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是國際設計聯盟(IDA)成立後的首次世界設計大會,「國際工藝設計展」以【跨界-共生】為策展概念,希望結合不同領域、創意及資源的交流,引領出更多「跨領域風潮」的新趨勢。因應全球綠色風潮,工藝中心以「A. N. D」作為本次的策展概念,涵蓋 Art(藝術)、Nature(自然)、及Design(設計)三要素,分成「自然共生區」、「設計共生區」及「文化共生區」三個展區,將這共生結合的美好成果,透過這次展覽具體展現在國人眼前。
除了上述的得獎作品外,也將展出非常舒適、曾讓國際巨星布萊德彼特坐著睡著的「泰迪熊椅」,預料將吸引不少影迷前來朝聖。另外,美國Kevin A. Hluch 特別利用所收藏的中國傳統木刻榚餅印模當模具,創作出一具結合金鎖、金魚、壽桃等圖像的陶藝品。他希望這些華人文化中象徵「好運」的圖像,能透過作品延伸到人類今日的世界,傳達「人的好運,需賴以與地球共生,方得永續」之意涵。
配合「 2011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 」期間,將辦理三場工藝講座,分別邀請美國及丹麥的傑出工藝創作者演講,分享金工珠寶創作技法(美國館)及介紹該國木製家具的歷史、製程和生態觀點(丹麥館),歡迎國內的工藝創作者踴躍參加,也期盼藉此提供更多資訊與交流的機會,創作者開拓藝術創作域的新疆界,相互汲取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滋養,激勵出不同的創作思維與模式。
圖文來源:文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