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所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 「 2011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於9/30至10/30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第5號倉庫盛大展開,並於30日在展區內盛大舉辦開幕晚會暨頒獎典禮。這是國際工藝界的盛事,來自臺灣、美國、法國、丹麥、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工藝家及設計師皆親自來臺參與盛會,進行一場國際工藝交流。
「 2011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以 【跨界-共生】為策展主題,探討全球化趨勢下,跨越各國文化差異性,藉由相互衝擊、交流的對話,呈現全球的共生關係,展覽藉由自然共生、設計共生、文化共生等三面向來呈現概念。展覽除臺灣外,邀請美國、法國、丹麥、日本、韓國、泰國等國參展,各參展國之策展人除依本展主題徵集作品外,也自行設計展位、將該國文化融入於展位中。為鼓勵本次參展國家完美展現其國家形象及工藝設計之優異表現,工藝中心特別組成國際評審委員會辦理評選活動,選出優秀的參展作品。
此次展出作品將近250(組)件,評審委員經過仔細斟酌與討論下,以台灣YII品牌作品因已具國際知名度,及位於展覽主題區展示,象徵展覽完整理念的呈現,故不再列入評選,評審委員經熱烈討論後選出主題獎、形象獎、創新獎及造形獎等四個獎項。
主題獎由法國參展作品編織椅(Tangled Chair)獲得。評審委員荷蘭 Alexander Pelikan 設計師表示,這把椅子最能呈現展覽主題「跨界-共生」的意涵。透過法國設計師 jes 工作室與臺灣林建成工藝師的跨界合作,運用亞洲特有的竹材,創作出具有創意並讓人驚喜的作品。
南投縣竹藝學會理事長林建成先生(左)領獎照片。 |
形象獎則是從各國展位中選出最能表現該國文化意涵的展位,評審委員一致決定由泰國獲得。評審委員奇想創造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謝榮雅創辦人表示,泰國館整體文化分圍濃厚,在地元素貫穿整場,國家品牌意象成為展場注目焦點,是獲獎的原因。
創新獎及造形獎皆由日本作品獲得。創新獎由栄木正敏的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獲得,傳統的陶瓷工藝,卻表現出如紡織品般輕柔、搭配燈光照明機能,呈現科技和工藝結合的裝置氛圍。
造形獎由堀紀幸的 Blue Bowl 獲得,評審委員林正儀表示,本件作品呈現了東方追求物件自然而寧靜的當代美學觀,在造形表現上,以隨機型態反映當代對過度機械冰冷設計的不滿足,整體而言,本件作品簡潔、自然、感性而細膩。
堀紀幸(HORI NORIYUKI)的Blue Bowl |
工藝中心主任蔡湘說,「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是國際設計聯盟(IDA)成立後的首次世界設計大會,「國際工藝設計展」以【跨界-共生】為策展概念,希望結合不同領域、創意及資源的交流,引領出更多「跨領域風潮」的新趨勢。因應全球綠色風潮,工藝中心以「A. N. D」作為本次的策展概念,涵蓋 Art(藝術)、Nature(自然)、及Design(設計)三要素,分成「自然共生區」、「設計共生區」及「文化共生區」三個展區,將這共生結合的美好成果,透過這次展覽具體展現在國人眼前。
除了上述的得獎作品外,也將展出非常舒適、曾讓國際巨星布萊德彼特坐著睡著的「泰迪熊椅」,預料將吸引不少影迷前來朝聖。另外,美國Kevin A. Hluch 特別利用所收藏的中國傳統木刻榚餅印模當模具,創作出一具結合金鎖、金魚、壽桃等圖像的陶藝品。他希望這些華人文化中象徵「好運」的圖像,能透過作品延伸到人類今日的世界,傳達「人的好運,需賴以與地球共生,方得永續」之意涵。
配合「 2011 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國際工藝設計展 」期間,將辦理三場工藝講座,分別邀請美國及丹麥的傑出工藝創作者演講,分享金工珠寶創作技法(美國館)及介紹該國木製家具的歷史、製程和生態觀點(丹麥館),歡迎國內的工藝創作者踴躍參加,也期盼藉此提供更多資訊與交流的機會,創作者開拓藝術創作域的新疆界,相互汲取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滋養,激勵出不同的創作思維與模式。
圖文來源:文建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