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奇幻視界:2014國際科技藝術展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103年竹藝博物館造型設計研習招生簡章
壹、為帶動竹工藝產業之提昇,並強化竹工藝產業發展競爭力,藉由造型設計研習結合設計師創意概念及當今設計元素的導入,透過工藝師協助傳授工藝技法完成作品的過程,讓竹與異材質搭配中發現新夥伴,轉化提升,啟發新思維。
貳、指導單位:文化部、南投縣政府
主辦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承辦單位:南投縣竹藝學會
參、研習日期:103年6月28日至9月7日。(每周六、日上課) 共計22天。
【理論設計課程每日預定上午9時至12時,下午1時至4時,共計6天36小時;實作課程每日預定上午8點30分至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共計16天112小時】。
肆、研習內容及師資:
1. 認識國內外工藝產品特色、相關工藝材料、工具、設備、技術認識與實作。
2.
認識文創產業、設計原理、設計流程、設計分享、設計趨勢、技術交流。
3 (1).胡佑宗: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兼任講師、點.心設計及50禮策展人
(2).盧祥華: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
(3).翁徐得: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副教授、前國立台灣工藝發展研究所
(4).陳希聖:肆意設計設計總監
(5).林曉瑛: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6).賴進益:南投縣竹藝學會創會長
(7).蘇保宏:南投縣竹藝學會常務理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
(8).竹藝教師:林建成、涂素英、張彩淑、陳慶來
(研習內容及師資依需求做調整)
伍、研習地點: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竹藝博物館、南投縣竹藝學會、竹產業工廠、工藝師工作室、社區活動中心(研習地點依課程需求做調整)。
陸、保證金:研習學雜費全免,需須繳交1,000元保證金,於繳交作品後且缺席時數未達28小時發還,保證金請於報名時或6月28日開課時繳交。
柒、報名資格:
1、目前從事或有意於竹藝或相關工藝設計、生產之專業工作者。
2、國內外美術、工藝、設計等相關科系學生。
捌、報名日期:
即日起至額滿為止(15至20名)。
玖、報名方式:
一、通信報名,通信請以掛號郵件並於信封上加註「造型設計研習」。郵寄至 :557南投縣竹藝學會(南投縣竹山鎮延祥路166巷5號林建成理事長收),
二、e-mail報名:bamboo.nt@gmail.com
e-mail報名:報名表請註明「報名造型設計研習」,並請電話確認,電話:049-2659317、手機0910-542123
拾、上課通知:預定6月21日前承辦單位以電話及e-mail通知。
拾壹、注意事項:
一﹒研習所需基本材料、工具與由本學會提供,公有工具、材料不得攜離現場。
二.為確定實際錄取研習人數,於接獲錄取通知後,請於上課日繳交保證金
,始完成錄取手續。
三.本研習課程、產品開發所需特殊材料、特殊工具及研習時間外之人、物力資源由學員自行負責。
四.研習結束後頒發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研習結業證書
五.學員作品需提供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無償展示一年後,始得領回作品。
六﹒若未達預定開班人數,保留辦理與否之權利。
七﹒研習期間如遇不可抗拒之颱風、疫情或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保留終止或延期之權利。
拾貳、本簡章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訂公告之。
拾參、簡章索取方式: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www.nthcc.gov.tw/
或南投縣竹藝學會網站 http://bamboont.blogspot.tw/
或請洽:南投縣竹藝學會理事長林建成,電話:049-2659317
手機:0910-542123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藝術科廖先生,電話:049-2231191#510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文創之星 創意加值競賽
一、本須知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第十二條規定及「文化部協助獎勵或補助文化創意事業辦法」訂定之。
二、報名收件日期:
(一) 第一梯次:自中華民國(以下同)一百零三年五月一日至一百零三年五月三十一日止,逾期不予受理。
(二) 第二梯次:暫定自中華民國(以下同)一百零三年七月一日至一百零三年七月三十一日止,逾期不予受理。
三、報名方式:
(一) 參賽者應於第二點規定報名收件截止日晚間十二時前,將參賽提案製成12分鐘以內之影音、短片、動畫、文字、簡報、圖片…等不限型式之檔案,上傳至本部「文創咖啡廳媒合平台」(網址:iMatch.moc.gov.tw),逾上開規定期限者,本部將不予受理。(二) 報名單位應於完成網路報名後,下載並填寫「提案資料表」與「切結書」各一份,切結書需加蓋公司大小章(尚未設立公司或事業體者,請參賽團隊簽名),於報名期間內將正本郵寄至:「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四段133號10樓C室 文創之星創意加值競賽工作小組收」(以郵戳為憑)。
四、報名規定:
(一) 凡具有創意與熱情之中華民國國民或依中華民國法令設立之組織型態不限之事業體均可報名。同一報名單位(含國民或事業體)每一梯次至多以報名二件參賽提案為限,同一件參賽申請案不得由不同單位重複報名,違反者,經本部通知限期改正一次,屆期不改正者,所有參賽提案均不予受理。
(二) 各參賽提案內容應為「以原創素材為加值應用之創意想法、作品或服務」。
(三) 報名單位應依參賽提案之屬性,於四類文創產業中自行擇一報名,再依成立公司與否進行分組選拔。產業類別及分組次序如下 :
A. 影視音類:
A1-文創事業組(已成立公司)
A2-創意團隊組(未成立公司)
B. 藝術與文化應用類:
B1-文創事業組(已成立公司)
B2-創意團隊組(未成立公司)
C. 數位內容暨出版類:
C1-文創事業組(已成立公司)
C2-創意團隊組(未成立公司)
D. 工藝與設計類:
D1-文創事業組(已成立公司)
D2-創意團隊組(未成立公司)
(四) 報名各類獎項之參賽提案,為二人以上共同創作者,應共同列名為參賽者。五、各類組與獎項說明:
(一) 四類文創產業說明:
1. 影視音類:
包括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產業。
2. 藝術與文化應用類:
包括視覺藝術產業、音樂及表演藝術產業、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
3. 數位內容暨出版類:
包括數位內容產業、動畫產業、遊戲產業、出版產業。
4. 工藝與設計類:
包括廣告產業、工藝產業、產品設計產業、視覺傳達設計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建築設計產業、創意生活產業。
(二) 依公司成立與否之分組說明:
1. 文創事業組:
(1) 依法設立或登記之公司。
(2) 依商業登記法設立登記之獨資、合夥事業。
2. 創意團隊組:
尚未成立公司之文創從業個人、團體或工作室等。
(三) 獎項說明:
1. 評審方式
(1) A~D組每組經初審選拔出20件進入複審
(文創事業10件,創意團隊10件)
(2) 複審選拔各組前10名進入決審
(文創事業5名及創意團隊5名)
(3) 決審選拔各組前6名得獎作品
(含文創事業3名及創意團隊3名)
(4) 以上初審、複審、決審實際入圍件數將徵詢評審委員意見,依收件、入圍比例 作調整。
2. 各類組將頒發
(1) 文創事業組各類第一至第三名,共12名。
(2) 創意團隊組各類第一名及第三名,共12名。
(3) 最佳人氣獎各類一名,共4名
3. 獎勵名額及方式如下:
(1) 文創事業組、創意團隊組
第一名:每類組獎項以一名為限,各頒發獎狀乙紙,另頒發獎金新台幣貳拾伍萬元整,並得與有合作意願之決審委員簽署「合作意向書」。
第二名:每類組獎項以一名為限,各頒發獎狀乙紙,另頒發獎金新台幣壹拾伍 萬元整,並得與有合作意願之決審委員簽署「合作意向書」。
第三名:每類組獎項以一名為限,各頒發獎狀乙紙,另頒發獎金新台幣壹拾萬 元整,並得與有合作意願之決審委員簽署「合作意向書」。
(2) 最佳人氣獎:每類組獎項以一名為限,各頒發獎狀乙紙,另頒發獎金新台幣壹 萬元整。本獎項係公開由「文創咖啡廳媒合平台」會員瀏覽並進行票選,各類組獲得最多票選之參賽提案,為該組之最佳人氣獎得主。
(四) 前款之獎項名額,本競賽評審小組(以下簡稱評審小組)得為從缺之決定。
(五) 參賽者之同一提案,曾獲本部獎補助者,基於同一提案不得重複獎補助原則,將不頒發獎金,但仍頒發獎狀並提供後續合作及資金媒合獎勵。
(六) 最佳人氣獎與各類組之獲獎者得重複,並累積領取獎金,獎金領取辦法與稅額規範依據本部規定辦理。
(七) 得獎者將獲得本部協助進行資金或相關合作媒合。
六、評審作業:
(一) 本部應就報名、參賽者資格、參賽提案之規定及報名檢附之文件資料進行審核,有未符合第三點、第四點規定,經本部通知限期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補正仍不全者,均不予受理。
(二) 本案除最佳人氣獎外,各類組獎項評審工作,由本部遴聘專業人士組成評審小組擔任,評審標準由評審小組議定之。評審委員為無給職,但得依規定支給 審查費、出席費或交通費。
(三) 評審委員應秉持利益迴避原則,公正執行職務;評審委員於評審會議召開前,應簽署聲明書,聲明與評審之報名參獎項作品或參賽者無職務或其他利益牽涉,並同意對評審會議相關事項保密。
(四) 評審委員違反聲明事項者,本部得終止該委員之聘任;評審委員與評審之報名參賽獎項作品或參賽者有職務或其他利益牽涉,並經本部查證屬實者,本部得撤銷該報名參賽者之得獎資格。
(五) 評審小組之決議,應經全體評審委員三分之二以上出席,以出席委員二分之一以上同意行之。
(六) 為增加團隊之募資管道,將於初階課程中安排募資平台使用教學。 順利登錄募資平台者,可於決賽中獲得額外加分。
七、對入圍作品或參賽者資格有疑義時,應於入圍名單公布後十日 內,檢具相關書面資料向本部提出;逾期提出者,不予受理。
八、入圍及得獎者均以報名參賽表所載資料為準,參賽者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變更。
九、入圍者、得獎者應履行之負擔規定:
(一) 不得以虛偽不實之文件、資料報名、參賽。
(二) 應擔保其入圍、得獎之影音、短片、動畫、文字、簡報、圖片、作品,均無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或其他權利或違反法律規定之情事。
(三) 應為入圍、得獎之影音、短片、動畫、文字、簡報、圖片、作品之著作財產權人,並同意授權本部、本部授權之人,自本競賽頒獎典禮之日起,得永久將 入圍及得獎影音、短片、動畫、文字、簡報、圖片、作品及報名表所載之簡介推廣使用。前項所稱推廣使用,係指於推廣活動、方式中重製、散布、改作、編輯、公開展示、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傳輸全部或部分得獎影音、短片、動畫、 文字、簡報、圖片、作品及報名表所載之簡介。
(四) 通過初賽者須派員參加「文創之星創意加值工作坊」培訓課程,將創意發想進階成具商業價值之提案簡報。
(五) 入圍者有配合接受相關課程培訓及深度輔導之義務。
(六) 入圍者與得獎者有配合接受本部相關後續追蹤、參與相關頒獎、媒合活動以及配合蒐編相關文宣品之義務。
(七) 得獎者應依本部指定時間及方式領取獎金。
十、入圍者或得獎者違反負擔規定之處置:
(一) 違反前點第(一)款至第(三)款規定之一者,本部應撤銷其入圍、得獎資格,入圍、得獎者並應於本部指定時間內,將獎狀及獎金繳回本部。
(二) 經本部撤銷入圍、得獎資格者,自撤銷之日起二年內,不得報名參與本部文創之星創意加值競賽之各類獎項。獎狀、獎金未全數繳
回者,亦同。
(三) 違反前點第(七)款規定者,視同放棄獎金請求權。
十一、報名參賽檢附之文件資料,無論得獎與否,概不退件。
十二、本須知如有未盡事宜,由本部解釋。
十三、聯絡人: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 電話:(02)25450075
官方網站http://imatch.moc.gov.tw/iMatch/Web/RG.aspx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跟著線條去旅行」教育展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 109展覽室
展覽日期:2014年2月22日至11月9日
大自然與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線條的各種形貌,如文字、塗鴉、水波、光影、閃電、肢體舞動、臉的表情、聲納、儀器掃描……等等,線條以有形的、無形的、隱喻的、獨白的、宣示的、具象的或抽象的形式展現。包括藝術家也透過視覺的觀察與轉化,將內心世界的事物形體,藉由線條的建構與解構,表現於藝術創作中。
線條是藝術形式的表徵之一,它所傳遞的訊息無所不在。本館希望透過「跟著線條去旅行」教育展,將「線條」的美學元素融入於生活中,引導觀眾從單純的視覺性思考轉換為多元感官互動體驗,進而發掘線條存在於生活層面中的各種樣貌。並藉由跨領域學習,透過線條與色彩、聲音、律動、表情等互動與融入,去嘗試另一種創作形式的可行性。本展的目的,在鼓勵觀眾跳脫對「線條」的既定思維,藉由認識「線條」的材質肌理、動能張力、情緒表情等各種面向,引領觀眾隨著內心的導引與驅動,抒發人生行旅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奔放、肆意地去編織自己的行旅故事。
美術教育展最大的目標,不在培養孩子成為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希望透過藝術觀察、體驗與創造所產生的感動與經驗,養成對藝術的正確知識、能力、態度、習性與價值觀,進而提升孩子的原創性以及對生活的美感品味。為貫徹此一信念,國立台灣美術館近年來即積極策畫相關的教育展以服務民眾。本展將展出13幅典藏作品,包括攝影、複合媒材、油畫等,歡迎大家一起來觀賞。展覽期間本館將規劃導覽、教師研習、藝術講座、跨領域體驗等系列活動,藉由作品賞析與學習互動,提供您體驗與發現線條的各種變化與趣味的分享。
文章轉載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官網
https://www.ntmofa.gov.tw/chinese/showInfomation1_1.aspx?SN=4044
展覽日期:2014年2月22日至11月9日
大自然與生活中,處處充滿了線條的各種形貌,如文字、塗鴉、水波、光影、閃電、肢體舞動、臉的表情、聲納、儀器掃描……等等,線條以有形的、無形的、隱喻的、獨白的、宣示的、具象的或抽象的形式展現。包括藝術家也透過視覺的觀察與轉化,將內心世界的事物形體,藉由線條的建構與解構,表現於藝術創作中。
線條是藝術形式的表徵之一,它所傳遞的訊息無所不在。本館希望透過「跟著線條去旅行」教育展,將「線條」的美學元素融入於生活中,引導觀眾從單純的視覺性思考轉換為多元感官互動體驗,進而發掘線條存在於生活層面中的各種樣貌。並藉由跨領域學習,透過線條與色彩、聲音、律動、表情等互動與融入,去嘗試另一種創作形式的可行性。本展的目的,在鼓勵觀眾跳脫對「線條」的既定思維,藉由認識「線條」的材質肌理、動能張力、情緒表情等各種面向,引領觀眾隨著內心的導引與驅動,抒發人生行旅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奔放、肆意地去編織自己的行旅故事。
美術教育展最大的目標,不在培養孩子成為專業的藝術家,而是希望透過藝術觀察、體驗與創造所產生的感動與經驗,養成對藝術的正確知識、能力、態度、習性與價值觀,進而提升孩子的原創性以及對生活的美感品味。為貫徹此一信念,國立台灣美術館近年來即積極策畫相關的教育展以服務民眾。本展將展出13幅典藏作品,包括攝影、複合媒材、油畫等,歡迎大家一起來觀賞。展覽期間本館將規劃導覽、教師研習、藝術講座、跨領域體驗等系列活動,藉由作品賞析與學習互動,提供您體驗與發現線條的各種變化與趣味的分享。
文章轉載於國立台灣美術館官網
https://www.ntmofa.gov.tw/chinese/showInfomation1_1.aspx?SN=4044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518博物館日經典藏品特展
518博物館日經典藏品特展
為響應自1977年起由聯合國國際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 訂定之「518國際博物館日」,特別企劃本中心典藏品精品特展,喚起民眾對珍貴文化資產之關注。
本中心秉持「工藝是民族文化的表徵,工藝家是台灣文化延續的載體」之理念,致力於工藝文化推廣與工藝產業扶植。由原「國家工藝獎」改以表彰工藝「人」為主軸,表揚對於長期堅持以工藝為志業者的尊重與肯定,以彰顯工藝師的工藝創作成就及長久為工藝創作的奉獻精神,並正式更名為「國家工藝成就獎」,期藉對於老工藝匠師在工藝的創作、保存及傳承持續不輟的精神,給予國家級榮譽嘉許與肯定。
迄今,「工藝成就獎」已舉辦7屆,本次特展挑選前6屆得獎者:王清霜、黃塗山、施鎮洋、蘇世雄、蔡榮祐、陳萬能:及其他4位深具代表性國寶級大師:李松林、林葆家、林添福、賴高山等共10位工藝大師作品展現本中心歷年典藏精華,並與大眾分享藏品小故事。
展覽期間:2014/05/17 ~ 2014/06/15
展覽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7:00
展覽地點:本中心工藝資訊館3樓
承辦:典藏組 蘇玲君 049-2334141#259
文章轉載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
展覽期間:2014/05/17 ~ 2014/06/15
展覽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7:00
展覽地點:本中心工藝資訊館3樓
承辦:典藏組 蘇玲君 049-2334141#259
文章轉載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中心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以竹工藝設計向世界發聲-專訪Drii Design三點水文化創意(轉貼)
- 原著:黑秀網編輯 許雅婷
編譯:黑秀網
近年來,台灣的竹工藝設計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亮點,為原本沒落的竹產業,注入一股熱力,因此吸引了一些年輕人相繼投入竹藝的學習,並進而開發竹工藝產品,Drii Design三點水文化創意(以下簡稱三點水)的林桓民和林文柄便是最佳案例。從學習到能夠開發產品至今五年的歲月,兩人從學習竹材處理的過程中了解到竹材的特性與精湛之處,以現代設計展現竹藝為Know-How,每年持續的開發四至五件竹工藝生活用品到國際參展,讓竹工藝設計成為三點水不可分割的招牌。年紀輕輕成為國際設計焦點,是因為真的有下功夫畢業於南台科技大學研究所的兩人,當初因為王文雄教授推薦並指導參與「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工藝新趣計畫」開始接觸竹工藝,便一頭栽進竹工藝設計產品的開發。當年他們每週前往竹山與葉基祥工藝家學習竹工藝,如雕刻及竹包管工藝等,在設計前了解竹材的特性及侷限。首次產出的竹作品為「弓-衣架」以及「Bendboo」。衣架在當時得到了新一代設計展產品設計類銀獎及兩座特別獎,Bendboo則拿到台灣OTOP金獎,目前仍在量產改良中。
弓- 衣架
Bendboo
2011至2012年,短短兩年間,兩人陸續發表竹產品,並參與了東京國際禮品展、義大利米蘭家具展與德國DMY柏林青年設計展等國際設計展,獲得多家國內外媒體報導,受到這麼多注目,兩人並無沉浸在光環裡,因為他們了解,竹產品的開發是條漫長之路!謙和從容府城子弟,態度決定一切台灣很小,因此設計作品只要夠好,得過獎或參加過國際展,甚至受國際媒體報導,便容易產生媒體效應,容易被放大。有些人因為光環而迷失,有些人非常了解光環是階段性的成就,因此戰戰兢兢,誠懇踏實的繼續做應該做的事,三點水二人組屬於後者。從信件往來約訪到採訪的整個過程中,三點水便非常主動積極的應對,在採訪當天準備了完整的簡報與實體作品,問任何問題都有畫面可以應對,採訪結束後完全不需催促,自動提供林桓民所戲稱的「媒體懶人包」,裡面包含三點水的作品與詳細的簡經歷,幫助媒體撰稿更完整!雖然以上所述聽起來很基本,實際上不是每位「作品出色」的設計師都做的到,「態度決定高度」是句老生長談,要成為優秀的設計人創意和專業是必備,不過若想要走的長遠,態度誠懇才會有貴人相助阿!
左至右為林桓民、林文柄認清自創品牌不容易,做好凸顯自我優勢的設計服務自創品牌是許多年輕設計師的夢想,但在實際操作後才發現自己跑通路、找工廠、做行銷到必須得囤貨。講好聽一點是甜蜜的負荷,難聽一點是夢想變成夢魘。因為年輕的設計團隊多為二到三人的迷你規模,多半靠設計服務維生,後台夠硬的可以專心經營品牌,後台不夠硬就得用設計服務養品牌,咬牙看能稱多久就多久。三點水兩位年輕設計師很瞭解以上所述的環境現實面,因此對於是否會成立品牌這件事,他們表示不急,此事須從長計議。三點水的每件產品都經過很多時間的試做和改良,例如先前在誠品通路展示的bendboo檯燈,從2010年首次發表至今,已歷經好幾個版本。燈具需要考慮配線、散熱和墜落等安全問題,必須不斷的試做。縱使詢問度很高,三點水也因此壓力很大,因為接的到單不見得做的出來,畢竟「產品」,要有一定的數量才能「量產」,否則家裡不是開工廠的設計師,總不能自己吃貨吧?
改良後的bendboo改良後的bendboo
改良後的bendboo
自我定位清楚,作設計服務,沒什麼好難為的!年輕設計師經常有個困擾是,「作自己喜歡做的」跟「用來謀生的」,兩件事情無法平衡,但對三點水來說,這似乎不是一個問題。由於兩位設計師持續的發表竹工藝設計品,許多業主因為看到他們的作品而請他們設計;兩人懂得衡量自己的狀態,不急著因為發表作品而自己開闢產品線,弄的蠟燭兩頭燒,反倒是以作品吸引客戶,讓人了解他們的專長,進而以竹相關設計服務作為謀生之道。竹工藝產品風靡先進國家,跟台灣人有什麼關係?竹工藝在當今台灣,既缺乏教育系統支持(台灣目前沒有技職體系授業),又沒有產業鏈支持(產業外移),竹製品在大眾的印象中,又是便宜的農業時代用品,讓想投入的年輕人,不禁懷疑前途在哪裡?既然經不起時代的考驗,那麼竹工藝,或多數勢微的工藝技術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呢?
三點水認為,透過現代設計手法產出的竹工藝產品,清楚傳達三件事-台灣文化、材質特性與設計。並不是任何地方生產的竹子,都可以很有韌性的彎曲,在台灣生長的竹子,因為緯度與氣候的關係,可以生長出極具韌性的竹材,台灣竹工藝常用的包管的技法,便是利用這樣的素材特質。此外,三點水也表示,現代人不使用竹製品不代表它不好用,或許是有太多選擇或對竹產品的既定印象,所以才需透過設計思維與手法,重新讓人看見竹工藝設計產品的文化+使用價值!ExplosionExplosion用竹工藝向世界發聲之前…竹材雖便宜,但材料處理卻是門複雜的技術與學問,沒有親身學過,光畫外型就想請工藝師傅製作是行不通的!在此,三點水對於想投入竹才產品設計的朋友建議,必先從材質特性、結構、以及材質的限制開始了解。常常看到許多作品也許不適合利用竹材,導致產品產出後衍生許多問題。此外,對台灣而言,竹工藝是一大特色,必須實地操作竹編、竹包管、雕刻等工藝,才能將這些台灣的在地工藝精準的詮釋在設計上。三點水是個很注重開發流程的團隊,由於他們從事複合材質的產品開發(並非只有竹子),不同材質結合與試驗經驗彌足珍貴,他們竟詳實的紀錄並且整理成專書,期待未來於適當的時機發表,向世人分享這寶貴的文化資產!
Drii Design三點水文化創意 簡介Drii Design三點水文化創意公司成立於2011年,專職於家用產品開發與設計,除產品設計服務外,並執行許多與工藝相關之產品創作,開發出如爆竹、竹編公事包、竹包管桌燈等多項兼具竹材特性及設計美感的經典作品。參展紀錄2010 台灣設計師週2010 東京國際禮品展 Interior Life Style Tokyo2010 OTOP設計大賞2011 義大利米蘭家具展 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2011 台北世界設計大展2011 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2012 德國DMY柏林青年設計展成員介紹林桓民畢業於南台科技大學數位設計研究所。頻繁與工藝界接觸的產品設計師,於日本、歐洲等多地進行設計發表以及交流,因此深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衝擊影響,近幾年將主修專精的工業設計思維套用於工藝材質上,特別是對於竹材的詮釋往往令人驚艷!林文柄畢業於南台科技大學數位設計研究所。善於產品設計細節處理、開發的產品設計師,因於模型公司有長期的實務工作經驗,對於產品設計流程有其專業的判斷力,加上近年接觸工藝相關設計,更加深了工業與工藝產品製作之開發流程的實務經驗。Drii Design三點水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The Balance
The Balance
The Balance
足孔
足孔
Bamboo Lantern 提燈
Bamboo Lantern 提燈
Bamboo Lantern 提燈
Bamboo Lantern 提燈
B-fan
B-fan
B-fanB-fanDrii Design三點水文化創意 展覽記錄
2010 東京國際禮品展 Interior Life Style Tokyo
義大利米蘭家具展 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北京國際設計三年展2012 德國DMY柏林青年設計展以上文章.圖片皆為黑秀網所有,http://www.heyshow.com/index.asp
2013年8月22日 星期四
「時尚 FU.藝生活」竹藝特展
竹工藝為南投縣重要之地方文化持色,更是臺灣在國際知名傢具展或工藝展中,突顯臺灣特色的主要作品之一。近幾年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邀請國際級知名設計師,為現在竹工藝產業加入現代設計元素,尤其在2010年秋末,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委由台灣設計師連線工作室邀請遠在地球另一端,馳名國際的巴西籍設計大師Campana Brothers與台灣著名工藝家合作,經歷將近上萬支的竹管實驗製作,終於產出獨一無二的竹管烤彎椅「Wave」。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為了推廣,延續竹藝文化,特別委託南投縣竹藝學會辦理主題持展,以時尚「FU」藝生活為竹藝特展主題,作品從新一代的設計到環保、時尚的文化精品,其中更甚的是3分之1以上的作品曾代表國家於國際米蘭傢具展大放異采,引起國際間無限回響,後續將對於推廣台灣工藝及設計將賦予無可預期的能量。
時間:102年8月10日起至102年9月29日止
地點:南投縣政府文化局竹藝博物館
訂閱:
文章 (Atom)